隐藏搜索框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 唐山陶瓷历史
之九:手拉坯工艺与唐山陶瓷传人田景儒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7日  点击数:

制坯成型工序是陶瓷生产中必有的重要工序。从古至今,制坯成型的方法不断改进,由最早的手拉坯方法改为电动机械制作、机轮制坯成型、滚压成型、注浆成型、机轧成型等,走过了一条由手工操作到机械操作的必由之路。

最早的手工拉坯成型方法历史悠久,始于明代,以后,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此法,多用于制作圆形器皿,如缸、盔、盆、碗、坛等。其制缸设备系由两个石轮组成,一为制坯轮,一为人工动力轮,两轮之间用绳子牵引,人工搅动使轮子转动。制坯轮中的泥料是盘成筒型的三至四节泥条。制缸师傅用手由下向上拉泥塑形,直至产品成型。而后,还要经过晾晒和拍打,使坯体达到致密、形端又光洁。手拉坯工艺颇费气力,又讲究技术,所以没多少人愿干、能干这个活儿,由此,缸师傅的待遇估值论价,也一直不菲。

在机械制坯后来居上以后,手工拉坯的技艺就几乎断档了。可幸的是,唐山陶瓷的手拉坯制作技艺还有传人,田景儒师傅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田景儒师傅是唐山陶瓷田氏一族二门第十三代传人。明永乐年间,山西介休的田氏一族移迁唐山,定居西缸窑,带来了最早的制缸技术——手工拉坯。田景儒师傅1938年出生于唐山西缸窑。他从9岁就跟随父辈在陶瓷厂劳动,学会了炒石膏,小学毕业后已能做缸挣钱养家。18岁时到古冶东昌瓷厂正式上班,后来又到西窑、五家庄等地做缸,再后到六瓷厂上班。多年的实践磨炼加之不断地用心探索,使他熟练地掌握了拉坯成型技术,而且成了粗瓷、细瓷、电瓷、瓷砖、卫生瓷以及模型、器型设计等都能干的“全活儿”。自从唐山首创制缸机投入生产以后,拉坯技术就渐行丢弃了,但田景儒师傅却一直不忘初心,继续实践传承此技术。他除了在唐山多次宣传和实际操作以外,退休以后还应邀到北京等院校单位教授学生拉坯做陶瓷器品,很受欢迎。之后,他干脆自己办起了个小工厂,教儿子田雪民跟他学习制陶制瓷技术。几年后儿子全面继承了他的技术,不仅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而且成了新一代唐山陶瓷的传承人。为了祝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他创意设计并用手拉坯技艺完成了一个高1.75米、口径0.42米的大瓶,瓶颈部是文字“喜庆奥运,和谐盛会”,瓶身有凸起的“北京欢迎您”字样及奥运五环会标、吉祥物福娃、奥运会四十二个项目运动员赛姿的装饰。大瓶高大古朴,内涵厚重,是一件传承历史、张扬当今的佳作。  

田景儒师傅非常热爱唐山陶瓷,十分关心唐山陶瓷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积极弘扬陶瓷文化,做了不少好事。2013年11月,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后,他立即与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刘希舜、刘冠伟、范有祥等一起入驻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与陶瓷同行的艺术创作与交流。他在工作室中用泥塑成型的方法做了3个沙盘,展示了制陶工艺流程,其中有馒头窑,有简陋的厂房,还有数十个劳作的工人,这都是在捏成后又经窑炉内1000度高温烧成后形成的,很形象逼真。他传承技艺进入了高校,亲手制作了一个馒头窑模型和手拉坯制缸的两轮模型送到了设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亲自向师生们介绍陶瓷的生产历史,讲解操作技能,使莘莘学子们了解了唐山陶瓷创业的艰辛与成功,一些学生也由此萌动了毕业后投身陶瓷事业的意愿。当他听说要在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附近再建唐山陶瓷博物馆和窑神庙时,他主动参与,献计献策,并凭着记忆和所存的资料,勾画图纸,设计模型。

田景儒师傅有个心愿,将来要在弯道山西南角老祖宗盘建的第一座窑旁,复建一个两立方米的真实的馒头窑,一边烧制陶艺作品,一边为后人讲解唐山制陶业不平凡的历史,他认为那将是他余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杨大成,2019年)